3)第三十七章 谢公的底细_特战兵王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传统,也是奉行着知识改变命运的理念,他毅然决然的投身到了高考队伍之中。

  但是生活往往出乎人们意料之外,谢公生活在唐山周边一个比较偏远的地方,落实国家政策的时间比较晚,所以谢公的家庭没有得到及时的平反。

  而且,恢复高考伊始,不是让学生平等参加考试争取入学资格,而是依靠推荐。

  谢公因为自己的家庭成分不好,所以没有能获得推荐。

  后来国家实行了真正意义上的高考制度,虽然谢公还是适龄青年,却已经对此心灰意冷了。

  从那个时候开始,在遭到生活的一连串打击之后,谢公很可能产生了反社会情绪。

  他认为社会对自己不够公平,就开始想方设法的报复这个社会,同时把自己失去的和应该得到却没有得到的东西,加倍的夺回来。

  不过与其他反社会者不同的是,谢公没有去尝试破坏社会和秩序,而是让社会和秩序为己所用,等到拥有了足够的能力之后去腐化这个社会。

  谢公由于有着足够的远见卓识,第一时间就意识到国家的政策将要发生根本性变化,闭关锁国和计划经济时代即将过去,于是果断的决定把握住这个千载难逢的机会。

  当时整个社会都处于一种迷茫状态,绝大多数人都不知道国家接下来将会何去何从,谢公则勇敢的做了当地第一个吃螃蟹的人,搞起了个体经济。

  等到国家明确了改革开放和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长远目标,多数人纷纷而开始尝试下海经商,谢公已经是当地小有名气的富商了。

  谢公最先做的生意是个体运输,实行了多年的计划经济体制使得当时的商品流通很不便捷,而不同地域之间的居民对其他地域的商品有着强烈的需求,所以这项生意有着非常广阔的市场空间。

  在赚到了足够的钱之后,谢公利用自己掌握着的运输力量开始倒买倒卖,最先搞的是从沿海地区向内陆贩运海鲜。

  尽管已经有政策允许搞长途运输,并且有限度的允许商品流通,但是仍然没有完全的放开,而且人们的思想意识也没有跟上去。

  所以谢公的行为是非常冒险的,当时的刑法有个罪名专门惩治这种行为——投机倒把罪,谢公最后就落了这么一个罪名。

  其实谢公在从事长途运输的时候,就已经有很多人眼红了,等到贩运海鲜赚了大钱,有些人终于坐不住了。这些人或者属于权力部门,想要进来分上一杯羹,或者是满怀嫉妒的同行。

  刚开始的时候,谢公不愿意向强力低头,结果把事情搞得非常僵。

  而刑法中投机倒把这条罪名,给了这些人以充足的理由和借口,对谢公实施打击。

  谢公曾一度濒临深陷囹圄的境地,全赖在中级法院任高职的一个亲戚运作,总算才能成功脱罪。

  这场

  请收藏:https://m.gwylt.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