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五百四十七章 与其一时打痛,不如钉一颗钉子_朱门风流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了已经升职的周百龄。

  “小张大人,听说抓到了鞑子?”

  “就是几个零散的牧民,看到那阵仗吓破了胆,恐怕问不出多少消息。”张越见周百龄一身盔甲,便笑着说道,“不是我泼你的冷水,这一回恐怕不像前两次,打不起来。阿鲁台实力未曾全部恢复就想着挑衅,再加上得知部酋离心,如今肯定是众叛亲离。有了上一次撞上大军大败亏输的前例,他这一次大约只有避开大军逃遁这一条路可走。他可以一直向北逃,咱们却不可能一直往北追。毕竟,瓦剌这一次只是表面恭顺,却压根没有派兵随同。”

  “都是一群养不熟的狼崽子!”

  两人在这里说话,带着几个亲兵过来巡视的御马监太监刘永诚正好听得清清楚楚,于是便吩咐随从不许出声,站在原地细细听了一会。等到两人都过去了,他方才若有所思地蹙了蹙眉,旋即不动声色地继续巡视。等回到了御帐,得知之前抓到的几个鞑靼人都说不少鞑靼部落闻听明军大军压境恐惧不安地各自散去,阿鲁台只带着本部万余人仓促撤退,尽管透露这消息的小太监说皇上不相信,但结合张越那话,刘永诚已经是信了。

  摆摆手吩咐了那小太监下去,他便心里盘算了起来。二月底出征,如今已经是六月初了,整整三个多月,京师和行在虽说一直都不曾断了消息,但皇帝不放心京师,皇太子不放心这行在,两头那心思恐怕都是一模一样的。要真是阿鲁台逃了,那么立刻就能回师,为了避免重蹈永乐十二年的覆辙,看来得赶紧和京师的皇太子通个讯息,至少心里有个预备。

  存了这心思,这天晚上从御帐出来,刘永诚便匆匆回了自己的帐子。他乃是燕王府伺候过的老人,读书写字虽说算不得上等,但写写信还不在话下。匆匆忙忙写好了信之后,他思忖着混在驿站军报上送回去多有不妥,便叫来了一个年轻的心腹亲兵。

  “穆正,你今晚准备一下,给咱家送一封信回去。唔,得找一个借口……对了,皇上今天提过,说是如今天气炎热,军医不足,正好咱家派你去一趟开平。到了那里,你就星夜回京,把信送到御马监给马云马公公,明白吗?”

  “是,小的明白!”

  这军中的聪明人远远不止那么一两个,那些两次随同北征的武官勋贵心中嘀咕,白天一直陪侍在朱棣身边的杨荣和金幼孜也觉察到了端倪。内阁那么多臣子,六部这许多尚书,他们俩始终不曾被贬斥责难过,这察言观色的本事自然是非同小可。此前不曾劝谏朱棣北征不意味着他们就赞同这么兴师动众。平日斗心眼固然是有,但这时候他们却空前一致。

  “倘若接下来几天再无结果,幼孜兄,我们就该劝谏皇上班师了。”

  “深入蒙人腹地,确实是怎么小心都不为过。”

  “幼孜兄,还记得上次北征时咱们失道陷没谷中险些没命的那一次么?这大草原越是深入,地形咱们越是不熟悉,再加上瓦剌虎视眈眈,总不能等到粮道被断才警醒。”

  “这几日如果有机会就劝一劝吧,今天看...-->>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收藏:https://m.gwylt.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